運價連創新高,貨代層層加價!商務部、地方政府:將采取措施!
2021.08.31全球塞港、貨代加價推動運價連創新高
近日,在國經中心舉辦的以“國際物流與航運形勢”為主題的經濟每月談上,交通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大山指出,按噸位計,相比2019年來說,預計2021年全球海運需求增長4.4%,而集裝箱需求增長5%以上。
在運力上,相比2019年,全球海運船隊規模2020年增長4.1%,預計2021年增長3%。
他指出,和2019 年比,今年全球海運需求有望增長1%,集裝箱增長5%,而運力規模與集裝箱供給規模分別增長7.1%和7.4%,船隊規模整體快于運量增長,然而運價卻出現了明顯上漲。
在他看來,集裝箱船租金、海員成本、中介費用、油價的上升都推動了海運成本的激增。
數據顯示,中國到美東航線40英尺標準集裝箱的海運價格已突破2萬美元,同比上漲了5倍。
8月27日公布的代表即期價格的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,收錄于4385.62點,繼續創出歷史新高,相比去年的最低點,漲幅超過4倍。
廣州港集團副總經理宋小明介紹,目前全球在運營集裝箱海運運力達2400萬TEU,集裝箱達到4800萬TEU。上半年中國到北美、歐洲的運力增長了55%、30%,然而“一艙難求、一箱難求”依舊愈演愈烈。
在宋小明看來,運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由塞港、海員短缺帶來的運力效率低下。
目前歐洲基本港平均擁堵時間3~5天,美西港口10~12天,美東港口大概7天,近期鹽田港、寧波港等亞洲港口也陸續出現擁堵。
此外,他強調,要警惕貨代層層漲價,推高整個海運價格的問題。
由于中國交通運輸部對海運價格管理嚴格,所有航線的價格以及各項附加費需要到上海航交所進行報備,所以航運公司的基本收費并不算過高。
但中間貨代企業的層層加價卻使得價格成倍增長,為制造業企業出口造成了不小的物流成本壓力。
運價暴漲,商務部:已采取措施
自疫情爆發以來,相關海運的物流成本已經猛增10倍以上。加上下半年是海運旺季,需求旺盛,運力不足,海運價格更是猛漲。有賣家表示,對比7月與8月的整體跨境物流運費,漲幅也已接近50%。
高運費擠壓賣家利潤。部分賣家表示,由于運費飆升,自己已經是出一單虧一單,即使這樣,仍然是“一箱難求”。目前,已有貨代拒接低貨值貨物。
根據此前多位行業人士的分析,海運高運價的情況極有可能會持續到明年。
日前,在商務部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,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:“商務部已會同交通運輸部、工業和信息化部、市場監管總局等單位,在增加集裝箱供應、提升海運運力、加強國際合作等方面積極采取措施?!?/p>
地方也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航運服務保障,幫助企業降本減損。
據浙江日報報道,針對海運難題,浙江上線了國際集裝箱“一件事”,收集外貿企業艙箱需求,提前一至兩個月將訴求反饋給船運公司、貨代企業。
根據收集的企業訴求,浙江省商務部門又協同省交通運輸廳、省海港集團,增加運力,開通電商快航航線。
今年上半年,寧波舟山港新開18條外貿航線,其中遠洋干線8條,航線總數增至272條。
除此之外,浙江省商務部門也組織外貿企業與船運公司溝通。推動浙江省內1580家骨干外貿企業以“量價互?!钡确绞脚c船運公司簽訂合作協議,合約運價平均至少降低三成。
商務部也表示,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,進一步研究有針對性的舉措,做好穩外貿暢通國際物流工作,加強與各貿易伙伴的合作,攜手共同應對挑戰。
商務部已經表態,相信接下來其它地方政府也會有所行動。
但海運價格高漲與港口擁堵已成全球性難題,賣家還是需要多做準備。